“大家都说今年工作不好找,有同学发了60份简历,至今没有一家单位有回音。”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研究生冯媛媛说。本想发挥专业优势找一份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工作,可面对今年的就业状况,她已打算离开上海回山东济南找工作。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使金融机构出现连锁性破产,并引发金融业裁员潮。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相关行业和许多企业面临困境。这无疑给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丝丝寒意。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但由于毕业生供给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市场消化超量供给的人才需要时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另一方面,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明年预计将突破600万人。与经济增速的放缓相反,逐年增加的大学生人数,给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增加了许多就业压力。
据冯媛媛介绍,她接触过的很多大企业都在裁员,她的一位同学在证券公司实习了很长时间,但终因单位不招人而没能留下。“今年到学校招聘的企业数量明显减少,招聘人数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与往年相比,有些单位仅招一两个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小连明显感受到今年就业形势比往年严峻。
据报道,武汉市今年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的首场大型招聘会,有350多家单位提供了3万多个岗位。而去年的同一主题招聘会,共有450家企业提供岗位5万多个。今年招聘单位数和岗位数都出现“缩水”现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王德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宏观经济与此前相比适度放慢,就业岗位的需求相对减少,再加上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整体比较严峻。
多方面原因造成就业难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副所长杨伟国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目前大学生不仅就业难,而且还没有择业的空间,这与我国人才结构有关。他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
然而,大学教育和大学生并没有很好地适应市场的要求。一方面就业能力不足导致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任职资格模型”。另一方面,系统性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的缺乏导致许多学生有专业能力而无“市场能力”—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等。
据了解,当前的金融危机不仅给低端劳动力市场造成影响,也逐渐波及到高端劳动力市场,一些破产倒闭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加入到再就业的行列,成为应届大学生强有力的竞争者。
解决就业难需要全社会努力
“这样一来工作太难找了,感觉压力特别大,自己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中科院博士王雷说。面对学生的无奈,专家认为,大学生不仅要研究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找准自己的定位;还要打破民营、外资、国企等“身份”意识,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把握各种就业机会。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纪玉山认为,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结构受到冲击,高附加值企业则会迎来契机,大学生在这些岗位面前具有优势。另外,在政府政策扶持下,自主创业的门槛已经很低。
王德文认为,学校、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不仅要加大对大学生岗位需求信息的指导,也要做好劳动力双方沟通渠道的服务工作。同时,他认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是中小企业。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政府在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以及拉动内需的措施,为企业解决资金困难,恢复和发展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条件,也为就业创造了机会。
《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实施给大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专家建议,政府应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实施大学生自由就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大学毕业生(含高职毕业生)的一切户口指标限制和人事指标限制以及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打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行政分割。
我国地区间与城乡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使得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难以形成大学生的有效需求。“中央提出一村一个大学生,大学生走向农村、走向西部是很好的选择。”天津科技大学校长曹小红表示,机遇将永远给予那些有准备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