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学的心智转向》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 2018-11-07 浏览次数: 254


   2018年11月2日上午,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成晓光教授受邀来我院开展了题为《语言哲学的心智转向—兼论塞拉斯的原始功能主义心智观》的学术报告,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及各方向研究生出席了本次报告,成晓光教授严谨独到的讲座风格使出席的老师和同学都受益匪浅。

   报告围绕着语言哲学这一基本观点展开。首先,成晓光教授指出了语言的重要性。他认为语言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工具,而且人类自身也是由语言定义的。接下来,成晓光教授从四个方面讲述了如何从认知视角认识语言。第一,从语言哲学到心智哲学。成晓光教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向在坐各位老师和同学介绍了心智哲学的历史渊源即西方哲学的发展史—包括本体论哲学、认知论哲学和语言哲学这三个阶段。他还向大家展示了心智哲学的起源和特点、心智哲学转向的基本依据以及二元论如何演变为一元论然后再次发展成为二元论。第二,功能主义心智观。成晓光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丰富而生动地向大家展现了功能主义心智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历程,列举了相关思想实验,例如图灵测试、瓮中之脑、笛卡尔剧场等,成晓光教授还简单介绍了功能主义心智观的局限性。第三,塞拉斯的原始功能主义观。成晓光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EPM即经验主义与心智哲学的基本观点,美国自然主义哲学家塞拉斯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原始功能主义心智观。接着成晓光教授对“所与神话”进行了批判,包括对有无直接知识以及塞拉斯的思想实验“琼斯神话”的讨论,详尽解释了人类如何去感觉和理解他人的内在话语片段。第四,对语言哲学进行总结。成晓光教授简单总结了语言哲学的发展历程,再次强调人类用语言这一媒介对感觉材料进行了概念化,行成了“具身认知”,进而使得人与人的交流顺利达成。

   本次学术报告的氛围和谐愉快,成晓光教授以其幽默而深刻的讲授风格充分展现了他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各位师生都收获颇多,也对语言哲学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